2022年5月5日(星期四)上午,顺庆校区与临江校区地理组开展以“同课异构·智慧共享”为主题的联合教研。临江校区胡娟老师、顺庆校区王智燕老师、李思颖老师分别在高一高一11班、13班、2班上《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》研讨课。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协助胡娟老师参加竞教比赛,今天的同课异构可以帮助胡老师拓宽思路,激发新的灵感。



随后,两校区老师在诚勇楼二楼会议室开展评课活动。敬大海老师认为,同课异构是智慧的交流,三位老师各有异同。异在教学风格,胡娟老师生动活泼,王智燕老师端庄大方,李思颖老师温和可亲。同在四感:一是设计感,从情境设置、问题引导、学生活动等都具有设计感;二是艺术感,情境故事、音乐、画面、教学过程都很美;三是历史感,修路的奋斗史和探究内容的时间尺度都颇具历史感;四是现代感,教学手段、教学内容、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、人民生活很有现代感。建议加强课堂设计的预设,以便在学生现场生成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逻辑。

戚海英老师谈到,王智燕老师主线分明,用四个问题贯穿全课,过程流畅,图文视频资料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,李老师从希望之路、奇迹之路、未来之路三个部分来展开探究设计感也非常好。

何从春老师提出教学中要注意三点:一是无需提醒的地理自觉,教师要有足够的地理素养,包括地理知识、地理能力;二是以约束为前提的地理自由,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,紧扣课标;三是以为学生着想的地理善良,老师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,不必急于为学生解决问题,要鼓励尝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,在教室中要通过走动,观察学生、靠近学生。

李云刚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均给予听课老师很大启发,情境创设、问题设置、图文视频材料等方面各有特色,让人耳目一新;当然细节上的把控还要更多注意,比如在设计时要注意预设,以便课堂生成过程的更自然有效,教态方面注意端庄自然。期待各位青年教师有更好的发展。